Feature Image

不少家長聽到「自閉症小孩不愛說話、不善溝通,常鬧情緒」的特質,便會緊張兮兮,擔心自己的小孩也有此症。究竟如何分辨孩子是性格內向,還是自閉症?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莫信言(Wilson)話你知。

更多文章:【自閉症關注周】陳錦鴻杜雯惠星級分享 過分焦慮反令親子關係變緊張

性格隨環境改變

Wilson指出,性格受先天及後天因素影響,除遺傳外,與教育、家長管教方式、成長環境等都有關。0至5歲幼兒階段開始發展出性格,並隨年齡及經歷改變,他說:「很難說性格在何時定型,即使是老年人,性格也可能持續轉變。」
不同研究對性格內向的定義不一,一般認為內向的人,較安靜、喜歡獨處、言行比較含蓄。因為自閉症人士大多不善溝通,又不懂得跟人相處,似乎和內向人士類同,所以出現「內向=自閉」的誤解。

更多文章:【自閉症關注周】星級爸爸區永權:自閉症非絕症,早介入扭轉命運

Wilson說:「自閉症人士不一定是性格內向。有些自閉症人士會經常說話,只因溝通能力有問題,導致別人難以理解。」

性格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或訓練改變,但改變程度每人不同,亦受管教方式、學習環境、社交圈子等多個因素影響。Wilson說:「家長要考慮是否有必要改變孩子的性格。」他指出,若然性格內向不影響社交及學習,只是比較安靜、喜歡獨處,家長可鼓勵子女慢慢改善,而非改變。「嘗試將安靜的特質視作優點,內向的小朋友或許是有耐性的聆聽者。不同性格有其優點和缺點,內向亦然,未必一定要改變。」

更多文章:【自閉症關注周】曾為兒子自閉感絕望 音樂人馮穎琪走出門外學會愛

對熟人較熱情vs連父母也少交流

內向的人社交動機較低,這與部分自閉症人士特徵相似,家長要如何分辨?Wilson指,內向小朋友對熟悉的人,如父母和親友較為熱情,對答技巧較好,亦有眼神交流。而自閉症小朋友,可能連對父母也不太理睬,不太會跟父母交流,他說:「有時說話內容會牛頭不搭馬嘴,也不懂留意別人眉頭眼額,甚至連父母生氣也不知道,但內向小朋友不會有此問題。」另外,也可從行為及興趣分辨,自閉症人士一般較為固執,若打亂他們的生活常規,可能會鬧情緒及行為問題;而他們的興趣較狹窄,行為較刻板。

更多文章:【自閉症關注周】自閉兒獨愛電腦機械 樂觀媽望子成專才

家長一旦有懷疑,就應及早帶子女接受評估,Wilson說:「一兩歲已經可以出現症狀,愈早介入愈好,治療成效愈大。醫生和心理學家會以合適的評估工具和方法,為不同年齡的幼兒提供準確的評估。」即使證實子女有自閉症,家長也不要絕望,一切得從認識開始,「要認識自閉症、自己和子女的困難和需要,發掘及欣賞孩子的長處。」家長亦可主動尋求支援服務,慢慢走出悲觀,陪孩子走過不平凡的路。


協康會「自閉症關注周」(click一click  即支持) 

每年四月第一個星期是「自閉症關注周」,協康會由即日起至四月,展開一系列公眾宣傳,透過平面廣告,配合藝人區永權及唱作人馮穎琪照顧自閉症子女的真人故事,向公眾展示自閉症人士的特徵,呼籲公眾於網上www.heephong.org/aaw2020,承諾由今天起了解和接納自閉症兒童。

【編按: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