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們,你知道你子女正就讀的幼稚園,班上有沒有少數族裔的同學?彼此有溝通和互動嗎?少數族裔家庭早已在港落地生根,少數族裔學童入讀主流幼稚園的數目亦相應上升。這些學童的母語並非華語,與其他同學、教師溝通,以至學習中文亦會遇上困難;家長方面,亦難以透徹理解以中文為主的學校資訊。此時,一群攻讀幼兒教育文憑的少數族裔青年,就成為了非華語學生及家長、學校之間的溝通新橋樑。
香港教育大學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的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下,開辦了專門支援非華語兒童教學的幼兒教育文憑,培訓少數族裔青年成為多元文化教學助理。課程中他們會到幼稚園實習,擔任教學助理,與非華語幼兒和家長「同聲同氣」。他們畢業後亦可繼續投身幼兒教育,Aminah就是其中一個例子,由實習至今四年均服務同一間幼稚園。
本地學童認識不同文化 與少數族裔做朋友
巴基斯坦裔的Aminah,雖然在香港出生,但家人都不諳中文。她沒有入讀幼稚園,從小學習中文便困難重重,要靠補習惡補。Aminah深知學中文的重要性,希望藉自己的優勢,幫助與她背景相同的小朋友。在幼稚園實習期間,她要支援教師教導完全不懂中文的K1非華語學童。上學期,學童大部分時間都需要翻譯,到下學期,學童已經不再需要經常翻譯,更學懂如何用簡單中文表達,學童進步神速令她很有滿足感。
作為多元文化教學助理,不僅要支援非華語幼兒,本地學童亦要照顧。Aminah憶述,有本地學童上學第一天,因為不懂跟其他非華語學童溝通,覺得不開心,說不想上學。她積極擔任中間人,協助不同種族的幼兒溝通,成功令他們打成一片,學習氣氛良好。而少數族裔家長對功課、通告,甚至選小學的疑難,通通都會找Aminah協助,家校成功建立互信關係。幼稚園校長見證Aminah加入後,幼兒的學習進步了,學校和家長的關係亦更好,於是邀請她作為全職教學助理。
及時支援少數族裔SEN學童
Aminah表示,她在課程和實習,學習及應用不同方法去支援學童。她成為全職教學助理後,留意到一名非華語學童表達能力欠佳,無論是母語,抑或中文、英文語言能力都較弱,最終及時診斷該學童為特殊教育需要(SEN)學童。由於學童家長不懂中文,Aminah的角色更加重要,她需要向家長解釋學童的情況,同時陪伴學童覆診和訓練、與醫生溝通。若沒有精通少數族裔語言及懂得中文的Aminah,非華語家長要理解和溝通,定必困難重重,甚至未能及時向學童提供適切支援。
少數族裔學童齊走堂?
拆解文化隔膜 不再「雞同鴨講」
Aminah的師妹——印度裔的Rema,即將完成幼兒教育文憑課程,並打算報讀高級文憑,矢志成為幼稚園教師。25歲的Rema操得一口流利無口音的中文,源於她的家族在外祖父輩年輕時,已經來港落地生根,家中一直說中文,華語溝通不成問題。一直有個「幼教夢」的她,知道不少非華語學童,學習中文有困難,於是想「自己人教返自己人」。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這個多元文化教學助理的課程,便完全符合她的目標。
本學年Rema到幼稚園實習,正式實戰,成為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橋樑。她知悉過往非華語家長跟學校有如「雞同鴨講」,造成不少誤會。她的角色正好疏導這些文化和語言差異。有趣的經歷包括前陣子,班上11名少數族裔學童,有9名同時缺課,卻沒有請假,只有印度裔的2名學童上學,令校長、教師大為震驚。Rema向學校解釋,那些巴基斯坦裔學童正在過他們習俗的「新年」,家長或視作假期,因此沒有安排子女上學。教師們都紛紛追問更多少數族裔的習俗和文化,飲食禁忌等,以更了解學童的需要,過程中亦促進了良好的文化交流。
幼稚園多咗個「媽咪」 學童從鬧情緒到信任
Rema表示,有些少數族裔學童認為沒有人明白自己,上學不開心,很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。她憶述起初到幼稚園實習,K1的少數族裔學童只會哭鬧,不懂得用中文表達。透過傳譯、教導、關懷,Rema漸漸和學童們建立了互信。現在遇上任何情況,他們都會主動找Rema,甚至還稱她為「媽咪」,用中文跟她分享自己的大小事,比以前上學更開心。
她又指,由於K1學童仍在掌握母語,兼顧學中文更為困難,需要有趣實用的教材。幼稚園採用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的故事圖書教材,能兼容文化差異,以生動方式支援幼兒學習。她舉例其中一課「熊寶寶去逛街」,服裝店中包括巴基斯坦的服裝,小朋友學中文的同時,了解到自己的文化,更加投入。而教導食物的課題,則是最受小朋友歡迎。學童手指著大型書本,邊看邊讀,Rema以貼紙等獎勵,令他們愉快學中文。
文憑課程助人自助 少數族裔青年成幼師
多元文化教學助理修畢課程後,成為幼教新力軍。課程提供幼教培訓和就業機會,讓少數族裔青年「圓夢」。另一位巴基斯坦裔青年Sabah文憑畢業後,更獲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獎學金,進一步完成了高級文憑課程,合資格成為幼稚園教師。Sabah現時於本地幼稚園任職教師,同時在國際學校幼稚園擔任班主任。
她說當初很擔心自己因為非華語的背景,中文水平未及本地華語青年,而未能投身幼教行業。幸而,這個專為非華語學生而設的課程,為他們打開了幼教大門,使他們獲得認可資格投身職場。她形容課程的實習機會,讓她了解教師的責任,以及如何運用自己過來人的心得,協助非華語幼兒高效學習。
她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一名少數族裔女童,被誤會了偷顏色筆,但不太懂得解釋。她在場了解事件,並向家長求證後,證實顏色筆其實是女童從家中帶來的,避免女童被冤枉。Sabah希望繼續用這份初心,協助更多少數族裔學童。
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促進非華語幼稚園生有效學習中文
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,並由本地三間大學及兩間非政府組織聯合策動的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,透過「家庭、社區、學校」的結合,以及實證為本的創新模式,營造具文化回應、愉快而有意義及高效的教與學情境,以強化非華語幼兒中文能力的發展,從而讓他們更順利地銜接小學的學習生活,並促進社會共融。
計劃至今已培訓了近120位非華語青年成為多元文化教學助理,擔任學校、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樑,同時到本地幼稚園作助教,協助兒童學習中文。
如欲獲取更多有關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的資訊,請瀏覽網頁www.c4chinese.hk,或Facebook專頁(賽馬會友趣學中文 C-for-Chinese at JC)。
相片由「賽馬會友趣學中文」計劃及受訪者提供